十朝文化历史展览馆
“文化”一词过于抽象,说不清、道不明,却人人从生到死无时不刻感受得到。它小到决定个体命运,大到影响种族兴衰,是人类进化的伟大成就。倘若文明是人类的终极部落,那么文化就是人类的终极图腾。
十朝文化历史展览馆位于山清水秀、鸟语花香的钟山风景区,毗邻有远东第一别墅之称的美龄宫,前方塑立着气势贯虹的朱元璋骑马雕像。这里树木成荫,小径通幽,附近的双狮青石、龙爪雕刻残片等古迹小品令人留连忘返。
展览馆于二〇一一年五月落成,由原南京手表厂厂房改造而成,三层砖石框架结构,东西走向,灰瓦白墙,飞檐轻挑,门廊通透,梁柱饰有颇为精致的雕花,融合了古典和近代风格,总面积约三千平方米。
拾阶而上,步入馆内,通过一穿堂,就进入了明暗辉映的展厅。展区分上下两层,按东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南唐、明、太平天国、中华民国十个朝代的时间远近安排展线,文化脉络涵盖自远古至新中国建国前。墙壁上的展板图文并茂,展柜中的器物古朴雅致,人物雕像、建筑模型、场地沙盘和展板文字内容相得益彰、形象生动。踱步其间,不禁徜徉在历史长河的穿梭中,令人沸腾,仿佛看到了遍布毛发的汤山猿人在旷野中同剑齿虎生死搏斗、北阴阳营人在篝火旁近乎疯狂地狂歌乱舞,春秋时期的工匠们在冶城的火炉旁挥汗如雨,温文儒雅的范蠡在长干里挥笔疾书“越城”二字,雄霸天下的秦始皇手执权杖站在方山之巅俯视着大地……
文化既有传承,也会有碰撞。笔者认为,有史以来,南京的文化遭遇过三次剧烈的碰撞,经过撕裂、交汇和融合,从根基上重构了文化“母体”。最初始于佛教南传,始于东汉末年,盛于梁朝“举国兴佛”,佛教对南京的思想、艺术、习俗等产生了重要深远影响,塑造了“儒释道”三位一体的中华文明;其次发生在西晋灭亡之际,大批中原门阀世家迁移至江南,偏安一偶,黄河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深度融合,中华文化的重心实现了千里大转移;最后一次源自近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,南京既蒙受了极其惨痛的屈辱,也见证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抗争,最终如凤凰涅槃般焕然重生。
纵览下来,南京的十朝文化可谓百舸争流、群星闪耀。黄象、韦昭、沈约、刘勰、李白、刘禹锡、杜牧、李煜、冯延巳、鲁迅、蔡炎培、林散之等众多文人墨客荟萃南京,留下了璀璨的文艺遗产,深厚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南京的文化名城地位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十朝文化历史展览馆呈现的是皇家和士人文化,非市井文化,展现的是雅文化,非俗文化,是留有余地的浮光掠影式文化,再次印证了如下事实——历史只告诉我们极少数人在做什么,而绝大多数人的生活似乎就是不停地挑水和种田。
二〇二一年十一月二日 南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