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后感
感言——可以合理的设想,无论无形还是有意,作者明显受到了两个人的影响。一个是乔伊斯。作品中炫技般的意识流手法,多角度非线性的乐章结构,启示录式的受难和救赎隐喻,使作品绽放出无穷的魅力,阅读的体验感极佳,称之为《尤里西斯》的姊妹篇也不为过吧。
另一个非弗洛伊德莫属。作品中的班、昆丁和杰生三兄弟角色,分别和”本我”、”超我”“自我”有着深度的共通性。班是个低能儿,不知何为苦难,其痛苦是深层自发不受控制的。昆丁是班的对立极,对于苦难有着异常的感受,哪怕一粒砂子也会重重地砸中他的脑袋,追求着幻想的虚无而注定一无所得。杰生是个理性工具人,冷漠、自利、工于计算,活脱脱的一个”单面人”,就算痛苦也是被物质异化的。三个人的精神结构发生了不可调和的混乱和冲突,结果深陷于痛苦不能自拔,甚至唯有死亡才能解脱。
某种视角下,三兄弟的困境正是人类心灵纠缠、斗争和矛盾状态的写照。凡时间被感受,这一困境就永无停止。那么,人性自由的出路又在哪里?也许,迪尔西最终在教堂布道中获得了天启,才是作者给出的答案吧。